Quantcast
Channel: 薛喜君文学原创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5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践行十九大精神黑龙江作家采风纪行

$
0
0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践行十九大精神黑龙江作家采风纪行

2017-12-29 11:04:24 http://hljszjxhw.com

采风团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采风

采风团到“中共‘一大’纪念船”采风

采风团到“周恩来故居”采风

采风团到“鲁迅故里”采风

采风团与浙江省文学院作家召开座谈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和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有关文艺工作所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习总书记讲话中关于文艺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号召作家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萧红文学院于1220日至25日组织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践行十九大精神黑龙江作家采风活动。采风团由萧红文学院院长何凯旋带队,团员大多是2017年新签约的合同制作家。采风团一行到上海、嘉兴、绍兴、杭州进行实地采风,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及老一辈文学巨匠的故居,与浙江省文学院作家,在浙江省委党校文欣校区举行了南北作家座谈会。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是一次光荣之旅、朝圣之旅,也是一次学习、交流之旅。作家们首先参观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左翼作家联盟会址” “周恩来祖居” “蔡元培故居”“秋瑾故居等地,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民族解放不怕牺牲的精神、为百姓幸福生活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跟着又来到文坛巨匠、画圣故里的历史现场:鲁迅纪念馆”“青藤书屋” “潘天寿画展,追根溯源,作家们感受到伟大思想家鲁迅先生笔下风物与人情;旷世奇才徐渭光芒夜半惊鬼神魅力所在;潘天寿画展艺术风骨与笔墨成就;最后与浙江文学院作家座谈交流中,南方与北方作家,由于地缘上的差异,显示出来凌厉与温润不同语言风格的交流与碰撞。所遇所见,为作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也带来心灵上的陶冶。作家们一致表示,此次采风活动意义深远,是精神的滋养更是创作上的提醒,将把采风的思考融入笔端,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与浙江文学院座谈会交流时黑龙江作家们发言:

王鸿达:如果老泡在一种暖冬环境里,作品势必软绵绵的。而交叉一种地域,对作家来说会带来一种文学肋骨上的强健,凌厉,如二三十年代从这里走出去的一批作家如鲁迅、茅盾,六七十年代从这里走出去的一批知青作家如李杭育、张抗抗等。同样如果老泡在严冬里,写出的东西也缺少一种温润的灵动。如三十年代从我们黑龙江走到南方去的萧红。文学就是一种温差气候上的交流,冷空气和暖空气的交流相撞,会产生雨雪,文学需要这种风花雪月的交流和碰撞。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黑龙江作家需要在这个季节里去感受一下南北方冬天不同温差和不同植物生长环境,这也是文学温差的一种体验。 

薛喜君:作家们以文学的名义寻访历史,肩负作家使命,关切现实,聆听人民心声,连接人民情谊,把握时代脉搏,在对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左翼作家联盟会址” “周恩来祖居” “蔡元培故居”“秋瑾故居等地的采风中,团员们认识到,采风采访的意义不仅在于梳理建军、建党历史的细枝末节,更在于积极传承历史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在革命老区,有成千上万可歌可泣、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描写、去讴歌。在此次采风中团员们的创作激情被点燃,纷纷表示此次采风活动结束后要加大历史题材的创作,创作出更多更好文学作品。

王若楠:从寒冷的东北,到温润的江南,从重温我党建立的历程,到拜谒鲁迅故里,这一路的红色之旅,对于作家来说,都是心灵上的洗涤。作家的创作从来都离不开个人的生活体验,北方作家有北方作家的幽默豁达,南方作家有南方作家的细腻精致,在和浙江省作家的座谈中就不难看出这一点。南北作家之间观点上的碰撞,思想上的交流,对于在座的每一位作家都是难得的经验。我想这些难得的个人体验,都必然会体现在作家未来的创作之中。

梁帅:我们这次采风总体上说是一次精神成长的旅程,我们看到了江浙一带以鲁迅为代表的文化名人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对内心触动比较大,今天和浙江作家在一起,互相谈了地域差异化的文化环境,这也是我们交流的目的,我们北方作家我认为需要向南方作家学习的东西很多,比如文字和情感的细腻,比如对小说整体氛围营造的语言表达,这些南方作家都比较有优势。北方有宏大的自然山水和土地资源,这片土地对作家的滋养也比较深厚,我们在南方感受文化的力量,回头滋养我们的写作,把文化的力量注入到我们的黑土地上,也欢迎浙江的作家到黑龙江到哈尔滨体验一下,感受一下冰雪的魅力,走访一下萧红、迟子建笔下的黑龙江,感受一下北方那种不一样的文化感觉,达到我们在文化上的互相交流促进的作用。

杨勇:每一次出行,都是一次向外看的历程,然而于我,更是向内观看自己的历程。在南北地域差异性的比较中,我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北方。北方的自然、社会、文化和民俗都因在对南方风物的观察中更加清晰地显现了。

没有差异性,世界将是单调和孤立的。差异性是人类存在的真实状态,这芸芸四方世界,没有什么是同一的,没有什么是永在的,只是在不断地差异性中深化着。正如相对性的宇宙状态,不断地接近着绝对性却永远不可能达到绝对性。

由此,南方作家和北方作家写作的不同,也就是相互间的差异性,肯定是最自然的写作状态。鲁迅的绍兴、沈从文的湘西、萧红的呼兰河、迟子建的北极村、王安忆的上海等都是因对地域差异性的精彩深刻书写而成为独特文本。帕慕克对东西文明夹缝中土耳其的书写,库切对非洲的书写,也因地域文化差异的辩识而获得公认。而另一方面,卡夫卡、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等作家,因深邃的思考、文本创造的差异性而立足于世。差异性,确定了作家的写作风格,区别出了作家思考力量。凡是有冲创力量和原创力量的作家,都因写作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而确定了他自己。

当代世界的全球化的趋势愈演愈烈,这是人类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各国家,种族,地区对差异的坚实也愈发强烈。有差异性,才有世界多样的丰富性,写作也如此。当下,一个更开阔更复杂的社会展现在每个写作者的面前。一个写作者如何审视大时代下的中国,如何将大时代的生活变成写作资源,如何让笔墨跟随时代,如何写出独具差异性的、富于厚重思想、人性深度、有穿透性的中国式的本土作品,对作家们是一个考验。好的文学作品在行走中诞生。

阎逸:很高兴有机会能与各位老师学习和交流。我的身份比较特殊,因为在文学创作的同时,我还一直在写古典音乐评论,在聆听了大量的唱片之后,我忽然发现音乐与文学之间存在一种很奇异的关系,那是一种雄辩的,互相诘问的,又彼此解答的关系。西方古典音乐经常取材于文学作品,但又不局限于文学作品,比如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就被英国的一个女作曲家写成了圣咏式的大合唱,非常好听,也非常令人惊讶。这里边我想到的是诗歌中的那种如何处理声音介入的问题,字与词自身所具有的音乐性的问题,就是说诗歌以音乐的形状怎样表达出那种灵魂出窍的感觉。国内的音乐人最近几年也在做类似的事情,他们以民谣的形式对诗人的作品进行唱传,比如北岛,西川,海子,东荡子等人的诗,还有我们黑龙江的诗人桑克的诗,那首歌还进入了全球的一个排行榜,建议大家有时间的话找来听,真的很好听。那么回到诗歌本身,刚才卢山提到的信息碎片化的问题,它是一个电子时代的主要特征,不仅80后要面对这个问题,70后,60后都要面对这个问题,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可能被电话,短信,微信,甚至突发的新闻事件所打断,所以在思维上,已经没有一个连续的,作为整体的,不被打扰的人存在,也没有一部绝对安静的作品存在。其实我觉得两地诗人(浙江诗人与黑龙江诗人)之间的差异首先是地域性的差异,比如我读潘维的诗歌,总能感到有一种湿润的东西迎面袭来,这是个人文学地理所赋予文本的语言症候,黑龙江诗人的作品则带有一种寒冷的,凛冽的气息,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孔广钊:潘天寿的画大气磅礴,一味霸悍。同时展出的是海派名家展览,这些名家如果单独展览,十分值得品味,但是和潘天寿比较起来,马上显得小家子气,我原来总认为艺术派别之间是不可比较的,你喜欢豪放,我喜欢婉约,各唱各的调,井水不犯河水,但是这个展览颠覆了我的看法。艺术是可以比较的,那种充满力量的,崇高的艺术确实是值得我们仰视的。因此我想到,当下是否缺乏有力量的文学,这里包括思想的力量,结构的力量,修辞的力量,语言的力量,只要在一方面走向极致,就可以产生有力量的文学,余华前期的力量和后期的力量是不同的,陈忠实的力量和刘震云的力量也是不同的,但是当下过于迷恋于生活的碎片化,过于沉醉于小的情境,过于迷恋自我的表达方式,所以有必要重新读一读鲁迅的作品,体会那种紧致的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语言,重新读一读俄罗斯文学,读托尔斯泰的作品,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这是思考一。

潘天寿强调,东西方要拉开距离,在他那个时代,像徐悲鸿,林风眠在试图做中西结合,而潘天寿却主张拉开距离,并取得了成功。在当下的文学作品中,同质化严重的毛病非常明显,有很多作品,文字是中国的,但是修辞或是观念是西方的,如果把作者的名字盖上,把人物改成外国人名,甚至怀疑是发表在《世界文学》上翻译过来的作品,这样的文学不是中国的,所以我们也要拉开距离,形成自己的话语系统,用中国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曹立光:对于南方,我最早能够接触到的是来自于鲁迅。欸乃的乌篷船,一漾一漾的河水。柳树下假寐的橘猫,古巷深处半开的木门。

感谢这次采风,通过自己的脚步实地查证,思考,让我把自媒体时代强加给我的零散的,碎片化的南方,渐渐拼凑在一起,并逐渐在脑海中立体起来,有质感,有了温度。

南方作家的繁复、细腻、精致,是和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有关,是和流经他们身边的每一道水有关,是和他们身边一花一草一木有关,是和他们一出生就接触到的历史有关。

而这些,都是北方所欠缺的。我们太大意了,经历过的历史总是那么粗枝大叶,甚至来不及停下脚步美化一下自己。

与南方作家的繁复、细腻、精致相对比,我们北方剩下的也就是浑厚一些,粗犷一些。

我是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方言是我的胎记,诗歌是我的通行证,而我写下的每一个字,都将是我的地域,和江山。

何凯旋: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对如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指导的非常具体。报告提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首先,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萧红文学院的宗旨是团结作家,服务作家,创作无愧于人民的文艺精品,造就为人民服务的北疆文艺劲旅。今后,我们要把为作家服务的要求落到实处,强化服务意识很重要一点,就是走出去进行异地采风活动,身临其境感受革命老区可歌可泣、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从而从心底里感动我们,用真情实感去抒写他们的精神实质。体验地域差异带来的不同风俗的差别、不同人情世故的差别,是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沿着文坛巨匠的人生足迹,体会他们辽阔的胸怀与伟大的情怀,从而进一步坚定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把握以人民为中心创作的真谛,回过头来,更好地立足龙江丰厚历史文化资源和全省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兼容并蓄,融会贯通。植根黑土,奉献有龙江特色的精品力作。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5

Trending Articles